第1章 汉帝刘宏-《汉帝崛起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等天子看完这份奏疏之后,王甫这才补充道:
    “朝中诸公一直坐困京城,不似边境诸将,了解边地形势。既然群臣意见不一,陛下何不自决?”
    “噢?”
    听到王甫的话,刘宏细思片刻,觉得很有道理,心底已经渐渐有了偏向。
    不过该走的程序还是得走,于是当即下令召集文武重臣廷议。
    军情如火,当天下午众臣就会集于朝堂之上。
    天子刘宏坐定之后,也不废话,径直询问群臣意见。
    大臣们该发表意见的其实早就上过奏疏了,此时见天子再次询问,一个个都揣摩起天子的意思来。
    只有议郎蔡邕抢先出列答道:
    “征讨外族,由来已久,然而要体察形势。
    如今天灾连连,国家困顿,人财两缺,而鲜卑兵强马壮,更得逃亡的汉人辅佐,两相交战,胜负难以预料。
    即使取胜,亦无法彻底将其覆灭,最终依然得不偿失。
    而一旦兵连祸结,迁延日久,必然会使内地虚耗殆尽,雪上加霜。
    由此臣以为,如今并非出兵之良机,欲攘外必先安内,待朝廷财赋丰裕时,再言兵事为好。”
    王甫使了个眼色,尚书张颢出列反驳道:
    “此乃腐儒之见!
    朝廷再困难也不能不管胡人贼寇,他们可不会等我大汉财赋丰裕之后再来抢劫。
    如今胡寇越发猖獗,今年入境抢掠的财货价值,就足够我大汉出兵数次的耗费。
    与其被其抢走,还不如用作军资,与鲜卑大战一场。”
    “你——”
    蔡邕被张颢蓄意曲解又强词夺理的话气得张口结舌,正要分辩,却被王甫给出声打断。
    王甫可不想给蔡邕争辩的机会,他抢先对皇帝刘宏道:
    “陛下,对于兵事,还是久经沙场、精通兵法的武将更有发言权。就这方面看,朝中无过于太中大夫段纪明的。陛下何不问他?”
    王甫这话说得非常有水平:
    一是隐隐否定了蔡邕,认为他不懂兵事,没有发言权;
    二是将武将着重提出来,而上书请战的恰恰是两员边防大将,这是提醒天子,武将都认为应该出兵了,何必听那些不懂武事的腐儒瞎起哄?
    此外,将话题引向段颎也是一种保险,诚然段颎是朝中最有资历的大将,但这人却是亲近宦党的。
    天子刘宏却没有想这么多,他单纯觉得王甫的话很有见地,于是将目光看向了几乎处于隐身状态的段颎。
    段颎心底有些发苦。
    第(2/3)页